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知识 发展历程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重难点

发布日期:2019-12-15 15:00 浏览次数: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重难点

1 水土保持敏感区

水土保持敏感区是指若发生水土流失,将对动植物、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因子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重点进行预防、保护和治理的区域。武汉市水土保持敏感区主要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生态控制区、河道、水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重要基础设施管理范围区、高陡边坡区等。该区审查的重难点是:
①涉及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区及水工程管理范围等敏感区域的图件及文字描述应清晰明确,重点说明项目与项目用地与水土保持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分析说明项目涉及情况、水土流失对其影响;
②分析水土流失对周边重要基础设施( 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 的影响程度;
③对于无法避让敏感区的项目,应当提出优化方案,提出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提高防治标准的要求。

2 土石方平衡分析

土石方平衡分析要根据地质勘测资料、主体竖向设计及施工工艺、场地调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要求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按建筑垃圾、表土、土方、石方、泥浆、淤泥等分类统计,并提出调配利用和处置建议,其中表土按项目需要剥离,建筑垃圾不计入土石方平衡,但需要单列出来。

土石方平衡分析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不能只简单地给出挖方或填方等数据。点式项目按各单项工程进行列表分析统计; 线性项目要求按桩号分段进行列表分析统计,不能简单地用“挖方+ 借方= 填方+弃方”的方法进行计算,要综合考虑标段、运距、施工时序衔接等因素;

应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及场地实际优化主体竖向设计,提出可行的土石方就地或就近消化的建议,要求公园类项目产生的土方尽量在项目区内进行消化,不要产生弃方; 若项目有临时堆土区,需分类堆放,并明确堆土区的位置、面积、高度、数量、堆放时间和防护措施。

3 汇水分析

汇水分析是根据最新的地形资料分析施工前、中、后期项目区内外不同汇水区域的汇流特性( 包括各汇水区域的面积、路径、接驳口等) ,为项目截排水、沉沙措施设计提供依据。汇水分析应审查测量地图是否是最新实测地图,是否满足汇水分析需要。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不满足汇水要求的地形图,可以将项目区地形与1∶10000 地形图叠加分析或者通过用地周边现有市政道路资料及现状调查确定场地现状地形图。应列表统计描述各汇流区域的面积、汇流方向、排水接驳情况,汇水分析图要求排入同一个方向的汇水区域不能断开成两张图,底图中的标高不能遮罩,并标明周边已有的排水设施或市政管网。

水文计算公式和排水标准的选取: 在建成区,植被少、地表基本硬化的区域降雨后数分钟就能形成洪峰,宜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汇流计算,临时排水沟采取2年一遇标准设计。在非建成区宜采用广东省经验公式来计算,临时排水沟采用10年一遇标准设计,区外汇水量较大时应按防山洪标准进行设计,要求设计标准应不低于50年一遇。

4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水土保持措施应结合工程实际及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布置,实际中编制人员容易生搬硬套,各防治分区都是排水、沉沙、拦挡和覆盖措施,可操作性差。审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合理确定分期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体防护措施与方案新增措施应分开。
②注意施工期临时措施的有效性。排水沟、沉沙池等布设要灵活,因项目而异,不是所有项目都要开挖修建正规沉沙池,可以依托天然低洼地,设置施工期大型沉沙池。公园类项目施工期排水沟的布设应与永久性排水沟道相结合。
③重点做好土方施工阶段和汛期水土保持措施防护设计,如房建类项目场平、基坑开挖阶段是水土流失易发生的阶段,应加强施工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排水出口处应布设多级沉沙池,项目区汇水经沉淀达到要求后才能排出。汛期是水土流失易发生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水土流失应急防护措施,对裸露的地表或堆土要加强土工布覆盖、边坡坡脚采取拦挡、淤积的排水沟和沉沙池要及时清理等。
④植物措施。施工期,在裸露期超过3个月的区域,合理布设临时绿化措施; 施工后期,合理选择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乔灌优先的立体绿化防护,沿海应种植抗盐碱、抗风植物。


X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水保监测设施验收-武汉市菲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香根草(岩兰草)基地苗木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