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土保持报告的编制要求
发布日期:2020-03-16 10:40 浏览次数:
公路水土保持报告的编制要求
公路水土保持报告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和《城市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说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来执行,简述情况如下:
1、公路项目基本情况
(1)说明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城市、区县交通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项目的建设性质,属于新建公路还是改扩建公路、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工期、投资;属于山区公路还是平原公路,如属于山区平原综合公路分别说明山区段、平原段情况。
(3)新建公路说明不同路段不同的断面形式,改、扩建道路交待道路改、扩建段以及新建段、利用段现状与建设断面情况。
(4)说明公路的排水系统设置和坡面防护方式。
(5)说明公路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单位及方式。
(6)分别说明公路跨越工程情况,以及桥涵和其他路段的防洪标准。
(7)说明有无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情况。
3.2 项目组成及布置
(1)公路建设基本内容包括道路规模,桥涵、隧道的数量、规模,沿线布置情况,如是改、扩建公路,说明对原有公路的路段、桥梁等的利用、改建关系。
(2)公路建设附属内容包括管理处、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场、观景平台等基本情况。 3.3 项目征占地情况 按照乡镇级行政权属分别说明项目建设永久性占地、临时性占地的类型、占地面积等基本情况。 3.4 土石方工程量及流向
(1)说明项目总体挖填土石方量和土石方流向。
(2)分段或控制点说明挖填土方量、石方量、土石方调配利用方案。土石方开挖量可包括剥离表土量;但回填量不应包括表土量,在土石方平衡时可按再利用方计。
(3)说明取土取料场的位置、运距、取土方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取土场土地利用类型、最终土地利用方向。
(4)外弃土、石方量、运距,弃渣堆弃方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弃渣场土地类型、最终土地利用方向。
(5)说明项目建设施工砂石料、建筑材料来源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6)说明施工建筑垃圾消纳情况。
3.5 拆迁与安置
(1)说明项目建设产生的拆迁内容、规模、面积和安置方式。
(2)说明拆迁安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3)说明公路建设专项设施改建情况。
(4)说明公路建设拆迁的建筑垃圾量和消纳场情况。
3.6 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明确隧道出渣方式、桥梁基础的施工方式、路基施工工艺、山体开挖方式等。
(2)施工中挖、填、弃工艺中临时措施落实方案。
(3)表土保护、利用方案,临时堆土场的布设、防护方案。
(4)取土场、弃渣场布局情况,运输距离、取弃方式等。
(5)施工生产、生活区的布设情况。
(6)施工道路的布设方案。
(7)各施工标段的施工用水、施工能力的情况。
(8)渣料的综合利用方案。
(9)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0)附项目施工组织平面布局图。
3.7 工程投资与进度安排
(1)说明项目的总投资、土建投资、投资构成及来源。
(2)说明项目总工期、进度安排。细化说明路基、路面、桥梁及交通工程、绿化工程各分项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季节。
4 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1)介绍项目沿线所在区(县)、所经乡镇、小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对于完整处于一个小流域的公路项目,细化介绍小流域和线路沿线自然环境概况。
(2)说明项目所处的二级水系。
(3)平原区项目说明周边排水河渠、管网情况;山区项目按照《城市水利工程名称代码》(DB11/T 155—2002),说明项目区所处或跨越的小流域名称和编号,介绍周边水系情况。
(4)项目区与周边城市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5)说明项目取土(料)场、弃土(渣)场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基本情况。
4.2 社会经济概况
(1)说明公路穿经村镇、小流域的人口、交通、主要产业、经济状况。
(2)说明公路穿经村镇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及规划发展方向。
4.3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概况
(1)根据国家、城市及区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说明项目区所属水土流失“三区”划分情况。
(2)根据城市和区(县)的最新《水土保持公报》,结合现场调查,介绍、分析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