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03-02     浏览次数: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应重点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流失防治需求,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总体布置,并据此开展各类措施或单项工程的设计。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山、水、田、林、路、渠、村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坡面与沟道、上游与下游、治理与利用、植物与工程、生态与经济兼顾,使各类措施相互配合,发挥综合效益。
 
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坚持沟坡兼治,坡面以梯田、林草工程为主,沟道以淤地坝坝系、拦沙坝、塘坝、谷坊等工程为主。
2 坚持生态与经济兼顾,梯田与林草工程布置根据其生产功能,加强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少雨缺水地区配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雨地区配置蓄排结合的蓄水排水工程,使梯田与坡面水系工程相配套,经济林、果园、设施农业与节水节灌、补灌相配套。
3 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在江河源头区、远山边山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充 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合理布置封育及其配套措施。 
4 重要水源地应按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布置,合理布置水源涵养林,并配置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5 在山洪灾害、泥石灾害、崩岗灾害严重的地区,应合理配置防灾减灾措施。 
6 在城郊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注重生态与景观结合,措施配置应满足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示范、科普教育需求。
 
作为湖北地区,大部分是南方红壤区的地貌要求,而南方红壤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保护土壤资源、防治崩岗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核心,重点开展坡改梯、崩岗治理、侵蚀劣地治理和园地及林下水土流失治理。
2 治理措施应以拦沙坝、截流沟、林草措施、梯田与坡面水系工程、田间道路、特色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林果建设、封育及配套措施为主。 3 崩岗治理应采取“上截、中林草、下堵”的综合措施体系,保障下游村庄和农业生产的安全。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5926409638
浏览手机站